什么是污水
人類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,要使用大量的水。水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,被污染的水稱為污水。污水也包括降水。
按照來源不同,污水可分為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和降水三類。
生活污水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用過的水,包括廁所、廚房、浴室、洗衣房等處排出的水,來自住宅、公共場所、機關、學校、醫院、商店以及工廠中生活間,生活污水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如蛋白質、動植物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氨氮等,還含有肥皂和洗滌劑以及病原微生物菌、寄生蟲卵等。這類污水需經處理后才能排入水體、灌溉農田或再利用。
工業廢水在工業生產中排出的污水,來自車間和礦場。由于生產類別、工藝過程和使用原材料不同,工業廢水的水質繁雜多樣。其中如冷卻水,只受輕度污染或只是水溫增高,稍做處理即可回用,它們被稱為生產廢水。而使用過程中受到較嚴重污染的水,其中大多有危害性,如含有大量有機物的;含氰化物、汞、鉛、鉻等有毒物質的;含合成有機化學物質的;含放射性物質的等等。另外也有物理性狀十分惡劣如有臭味、有色、產生泡沫等。這些稱為生產污水,大多需經適當處理后才能排放或回用。生產污水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質往往是寶貴的原料,應盡量回收利用。
降水是指在地面上流泄的雨水、冰雪融化水。這類水雖然較清潔,但徑流量大,若不及時排除,會造成對人類生活、生產的巨大影響。降水一般不需處理,可直接排入水體,但初降的雨水可攜帶大量地面上、屋頂上積存的污染物,并可能帶有工廠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粉塵,污染程度較重的也要經過處理后排放。
一般情況下,污水都需經過處理再排放,但對于處理程度的要求可有所不同。如進人受納水體或土地、大氣的,因環境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,在自凈能力范圍以內的,即環境容量允許的,可充分利用環境容量而減低對處理水平的要求;對于回收利用,也可按回收后用水的水質要求來確定處理水平。以此來求得zui好的環境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